摘 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点,其中管理工作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是探索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探讨了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内涵;运行机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高等学校要按照把发展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管,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1961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质量经理A.V.Feigenbaum提出的,此后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企业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TMQ)是指为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由组织的全体人员综合应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对影响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管理,以达到生产者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目的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核心理念:消费者满意、全员参与、质量的持续改善和依据事实进行管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领域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国外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TQM的尝试,如美国在1991—1996年,全部和部分实施TMQ的学校由78所增至216所。近些年来,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高校如何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即使国外也主要是一些与市场变化非常紧密的职业院校,并不是所有的高校,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丰富。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就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施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
(一)全新的质量观念
所谓质量观念,是指人们对质量的认识、理解和态度。由于质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质量应该是“满足消费者的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质量不仅指产品和服务,还包括过程、环境和人员。就高等教育的质量而言,“规定的需要”,主要包括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文件等,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等。而“潜在的需要”则是指那些未明确提出但却实际存在或现实尚未显露而在未来将会显现的需要。“过程、环境和人员”在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教育的过程、环境和教学人员从根本上来保证或满足消费者的规定的和潜在的需要的实现。
(二)全面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依据。因此,抓质量,必须建立质量标准。由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和多功能性,教育质量具有综合性。现代教育要求地方高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以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的状况作为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即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为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格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理论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①培养目标标准。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实习和实训大纲;②课程建设标准:包括重点建设课程及优秀课程评估方案、精品课程评估方案;③试卷、毕业论文标准:考核组织管理、命题与试题管理、成绩评定记载、考场与监考规则等;④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教学工作规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标准;⑤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包括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选用与评价的有关规定。
2.实践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①实验室工作规程:包括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教学评估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标准,包括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办法等;③生产实习标准:包括生产(毕业)实习管理办法、教学实习管理办法、教育实习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内教学基地管理办法等;④毕业论文(设计)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规范要求等。
(三)全程的质量监控。全面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包括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过程的质量管理、招生过程的质量管理、教学条件的质量管理、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就业指导过程的质量管理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检验,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设立质量监控点,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提高。
(四)全员的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把教学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责下移到每一个教师,使教师从被管理者上升到管理者,增强了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全员的质量管理要制订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系统。在明确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要求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对于质量做出相应的承诺。
(五)学校的管理责任。学校各教学管理层次都要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一般院级管理重在质量决策,制订出全院的质量方针、目标政策与质量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学院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学校最终目标的实现;系级管理则主要是贯彻落实领导层的质量决策,确定出与本单位情况相适应的可测量的目标和具体对策,更好地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并对教研室工作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教研室管理则要求每个教师都要严格地按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规范进行教学,深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1.高效的领导决策体系。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指挥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中枢,因此,建立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领导体系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我院建立了以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长和系主任为主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了院、系教学部门齐抓共管教学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建设,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重大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
2.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质量管理虽然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但还要有特定的组织或个人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职责。建立由校、院(系)、教研室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管理。学校权威性的常设管理机构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学督导组,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院(系)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管理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3.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是为决定人们相互关系而设立的一些制约,它是组织运行的规则或准则。质量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所需的规章制度。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包括对师生、管理队伍和教学环节的管理。为此,我院建立健全了教师工作条例、学生管理条例、师德规范、学生守则、管理干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教师、学生、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范,这些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人们的思想行为。
教学工作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因此,除了对各类人员工作的基本规范外,还必须制定实施每个教学环节的规章制度。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课堂教学、调(停)课、教学文档、双语教学、实验室和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考核、评卷和试卷复查及试卷保存等方面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实施,充分保障整个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注重制度的落实和严格执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4.灵活的信息反馈体系。教学信息是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保证,是决策机构实施调控的重要依据。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事实为依据,定期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根据提供的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调节,促使教学沿着计划的方向进行,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信息反馈系统,包括党委委员联系院(系)级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反馈制度、督导组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务处工作例会制度等。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通过收集学生信息员提供的各种教学信息,从学生角度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对课堂讲授、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学生评教制度。即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在系学生评教的基础上,根据评估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做出判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鉴定。
5.严密的过程监督体系。监控是监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监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行动,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多年来,我院一直坚持日常检查和专项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三项检查”与“四项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项检查”:一是开展教学运行检查,期初重点检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学生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准备情况等。期中检查全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期末检查的重点是考试管理,检查考场的安排、教师是否履行监考职责、学生遵守考试纪律情况。二是开展教学效果检查。主要检查试卷质量和命题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阅卷、记分是否体现公正客观。三是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每学年进行一次,此项检查包括毕业生选题情况、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和质量抽查等,组织开展优秀毕业论文评选。
“四项评估”制度化,提高教学水平。一是坚持系级教学工作年度量化考核评估,对教学管理、教学建设、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等内容进行量化评价。二是开展专业评估。制定和完善了本科专业、新专业评估方案,严格评审,滚动管理。三是开展课程及考试评估。建立重点建设课程、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每两年评审一次,对优秀的课程给予奖励资助。建立了课程考试的各项规程,开展优秀试卷评审。四是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分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领导(专家)评教,每学期进行一次。
6.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主要是对全面质量管理人员的考核,旨在督促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人的行为,考核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等组织内的全体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及表现,要突出业绩。学生的业绩主要是学业成绩、能力和素质。考核的主要方式是考试、考查与鉴定等。教师、干部的业绩是工作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考核要制度化,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成立考核领导机构,加强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考核的办法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简便易行。考核结果应纳入晋职、提薪和用人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可见,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教学质量为中心,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制度完善、标准规范、全员参与、全程实施、信息反馈、过程监控、体系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作者:房海 系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 秦皇岛,066004)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9
[2]刘凡丰,反思美国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1(01).
[3]王国平.面向21世纪的高校管理要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新理念[J],高等建筑教育,1999(03).
[4]蔡伟清.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9).
[5]陈君宁,李军.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浅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
[6]陶学问,刘煜.试论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J],成人教育,2003(11).
[7]张利庆.全面质量管理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04).
转载自:《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第5期
(审核:黄绍平 施晓蓉 唐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