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监督与评估中心
学校主页

人民日报:科技界的自律与他律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1-04    点击次数:   来源:作者:柏木钉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27

12月上旬,著名美籍科学家蒲慕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目前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并非体制问题,而是“缺乏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并呼吁科研人员加强“自律”。
 
看完这则报道,我不由联想到自己休假时搭乘“海神号”游轮旅行的经历。
 
该游轮载客近千人,短时间内的集体就餐无疑是对服务生的一大考验。让我惊奇的是,面对众口难调的游客,数十名来自多个国家的服务生无一不是彬彬有礼、有求必应。他们的服务为何如此之好?几天下来,我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该游轮对服务生有严格周密的考核奖惩制度,如果谁出了问题,会受到毫不含糊的处罚。在旅行结束前举行的晚宴上,每位游客还收到一份服务质量调查表,一位中国服务生特意小声叮嘱我:请手下留情,否则我会被减薪甚至炒鱿鱼。但第二天早晨就餐时,我却意外地发现:服务生大都变得松松垮垮、心不在焉。
 
为什么一夜之间他们就判若两人、前恭后倨了?后来我恍然大悟:因为调查表已经交上去、表现好坏已经“无关紧要”了。
 
其实,古往今来,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也是不胜枚举。远的如春秋时期的孙武练宫女,由于孙武“丑话说在前头”,而且令行禁止、杀了两名不听号令的女队长,原本嘻嘻哈哈、不听指挥的宫女立马令出必行、整肃有加;近的如30多年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下子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在同样多的土地上产出了数倍于前的粮食。
 
这三个事例与科技体制改革领域虽异,道理却同:一个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一个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由于当前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上存在的诸多积弊,迫使许多心知肚明的科研人员把心思用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滋长了种种不端甚至腐败行为。
 
盘点即将过去的2010年,呼吁科技体制改革成为科技界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在是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王志珍院士就直陈现行科技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呼吁深化改革;在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众多院士建议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两个月之后,人民日报接连刊发《四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下决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三篇系列报道,产生广泛共鸣;9月初,清华、北大的两位教授施一公、饶毅在《科学》杂志上刊文指出:现行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当然,并不是说自律不重要,但正如一位科研人员所说: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态度和自律精神,是现行科研体制的结果,而非原因;有了好的制度设计,科研人员自然会去自律,否则要么随波逐流,要么自动出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人们期待着,科技界呼吁已久的科技体制改革能在新的一年里有所突破,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福星中路88号
电话:0731-58683629 | 邮编:411104
版权:高教研究与教学评估中心